
曾小云: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桂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与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欧美同学会(广西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3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参与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8版)、《全球健康研究方法》、《精准健康管理》、《现代流行病学词典》、《流行病学》(第三版第三卷)、《预防医学实验指导》以及《传染病防治技术与实践》等7部教材(或参考书)。

谭盛葵: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右江民族医学院副校长,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高校消化道微生态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广西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与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多家外文杂志审稿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副主编和《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编委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其中青年基金1项,地区基金5项;广西科技厅课题4项,其中重点研发项目3项;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Carcinogenesis,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中华肿瘤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收录论文90余篇,先后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等。

贝春华: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2008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获得预防医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为桂林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术带头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三批培养对象,广西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西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武晓岩: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运动营养分会委员。2008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年至2011年,在美国范德堡大学做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1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现主要从事营养流行病学及高维组学数据分析方法研。

王娜:女,汉族,1986年4月生,医学博士,教授,广西千名骨干教师,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焦虑、认知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病机制及干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项,广西科技厅项目2项,桂林市项目1项,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与美国NIH项目、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及面上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SCI 10篇。十三五规划教材“5+3”《流行病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流行病学》编委,科学出版社《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编委。《医学研究与设计的方法解读》主编。主讲研究生及本科流行病学、统计学专业相关课程4门。主持艾滋病虚拟仿真项目和研究生教改课题共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指导生获得挑战杯、大创等奖励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