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2025年10月14日,桂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何林炎、杨帆、胡萍、曾维龙四位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分赴桂林理工大学与桂林市秀峰区九岗岭社区,同步开展急救知识宣讲与技能培训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护理先行”的社会责任。
活动中,学生团队分为两组同步开展实践。高校组在何林炎、杨帆老师带领下,面向桂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开展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异物清除术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切实掌握“急救黄金四分钟”的关键技能。

理论讲解
社区组则由胡萍、曾维龙老师带队,深入九岗岭社区,针对居民常见急救需求,重点讲解异物卡喉、心搏骤停等突发情况的应对要点。培训采取集体演示及“一对一”手把手的实操指导方式,指导居民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徒手心肺复苏的实操练习,让急救技能真正“接地气”、“入民心”。

集体演示讲解
实操教学环节,让急救技能“活”起来。学生志愿者借助人体模型,详细演示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频率与深度,并讲解成人、儿童及婴儿气管异物急救法的区别。学生助教配合教师展示AED的开机、电极片粘贴、放电除颤等操作流程。参训的高校学生与社区居民认真观摩、积极练习,动作由生疏逐渐转为规范流畅,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显著增强。

分组练习

“一对一”指导
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不同群体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展现了护理学院师生“护佑健康、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急救知识普及覆盖更广范围,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培训团队与理工大学生合影

培训团队与社区居民合影
文:黄锐、何林炎 图:学生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