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精护、厚朴笃行

  • 学院首页
  •   >   教学管理
  •   >   选修课程
  •   >   正文
  • 教学管理

    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选修课程简介

    发布日期:2025-09-12    

    一、专业基础课程:

    1.生命组学概要

    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指导性学习6学时。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生命科学代表着自然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竞争激烈的领域之一。生命组学概要是一门围绕中心法则,重点讲述四大组学即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基本原理及其医学应用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护理专业本科生能够理解生命过程的基本分子机制,增进对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理解,加强常用生命科学专业英语名词的记忆,有利于拓展护理专业相关知识面和培养基于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本课程与生命学科相关基础课程相结合,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建立对健康与疾病过程中分子机制的全面、系统认识,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在临床护理中的最新应用成果,为后续学习护理科研方法、循证护理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将生命科学进展转化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

    2.生物信息学

    开课学期:3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学分学时:1.5学分。总学时为27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9学时。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本科助产专业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知识和工具学科的重要位置,部分课程内容有鲜明的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特点;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其他专业课程有密切的关系,既是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也为其他学科专业在科研前沿有所突破提供了条件。

     

     

    二、专业课程:

    1. 《护士人文修养》

      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课15学时,指导性学习3学时。

      护士人文修养是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其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当今社会,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疾病及卫生健康服务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护理学生在入学早期就对护理学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进专业思想的建立和巩固,不断提升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更加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是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况、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等方面有比较清晰和正确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健康与社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0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见习4学时指导性学习2学时

      健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社会学、护理学、健康管理学的课程。在人口流动明显、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经济差距扩大、慢性病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首位的时代,护理服务提供者应注重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在人的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本课程以“整体性健康”为理念,

      融入“以人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元素,关注从家庭、文化、社区和社会的角度看待人的健康和福祉,具有思想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本课程通过社会调研、评判性反思、协作学习、课程整合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个人和人口生存的环境如何影响身心健康,从而能够在社区层面采取更为有效的疾病防治策略,从个体层面提升对患者的健康服务效果。同时,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文化能力和处理健康不平等能力。

      3.多元文化护理

      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年制本科学生

      1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

      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将文化与文化学基本理论与观念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课程融合护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护理学的角度研究不同文化现象与护理的规律,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护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多元文化现象、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文化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多元文化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力求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概述、多元文化与文化学、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和相互影响、文化与护理、跨文化护理理论以及跨文化沟通与护理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掌握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基础知识,领悟护理专业中文化和多元文化现象,拥有文化关怀和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同时理解并适应患者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沟通等,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4.护理关怀

      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指导性学时4学时

      护理关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关怀理论、人生命周期的护理关怀、护理服务流程与关怀实践临床护理与关怀实践、护理管理与关怀实践、叙事护理与关怀实践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人性关怀与关怀护理相关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专业中应用的意义与基本要求,将护理关怀知识与护理临床课程结合,培养学生护理关怀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关怀理论的服务礼仪和流程护理关怀在临床患者中的实际应用等,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如护理管理者、护士、病人及护生对人性关怀护理的实践启发学生的人性关怀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性护理关怀素养和能力,使其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护理人。

      5.临床营养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5学分。总学时为27学时,其中理论课21学时,实验课6学时。

      临床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患病人群的合理营养及其护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国民体质做出贡献。

      6.肿瘤护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年制本科学生

      1.5学分,总学时为27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课/见习6学时,指导性学时3学时

      肿瘤护理学主要研究肿瘤临床治疗方法、原则和护理以及化学药物治疗静脉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肿瘤治疗、护理手段及最新进展,掌握肿瘤病人存在的常见症状、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并进行护理,并将护理人文关怀与肿瘤病人具体情况相结合,加强肿瘤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护理。通过理论学习和医院见习后要求学生能将肿瘤护理学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护理实践过程中,能对肿瘤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尤其实现对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7.老年失智症照护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0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课12学时,实验课3学时指导性学习3学时

      《老年失智症照护》为护理学专业本科专业选修课程,开课学期为第4学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失智症老年人的评估、失智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环境管理康复训练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老年失智症照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能够为失智症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具有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关注并思考我国护理工作人员在为失智症个人、家庭、社区、机构和医院为失智症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促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8.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学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0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见习12学时。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界推广和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理念,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当中一门外科疾病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及在外科常见的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围术期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合先进的护理方法及适当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和应激,加快和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及观察、发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外科护理的新进展,提高外科护理学的科研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外科护理学的发展

      9.儿童早期发展与保健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年制本科学生

      1.5学分。总学时为27学时,其中理论15学时,实验12学时。

      《儿童早期发展与保健》是护理和助产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介绍早产儿在出生初期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其提供回应性照护的能力。作为连接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键桥梁,《儿童早期发展与保健》在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早期儿童护理的技能,还强化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为儿童提供全面照护的能力。

      10.临床护理专业英语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5学分。总学时为27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临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是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职业领域内英语交际能力和学术领域内国际交流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护理学专业知识作为学习英语的源泉,将英语作为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媒介,目的是使学生熟知医学英语词汇基本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各专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的英语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在护理情境下的英语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报告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为促进护理学专业学生持续发展和培养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11.《精准健康管理

      开课学期:第5学期线上授课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四年制本科学生

      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见习课3学时,指导性学习9学时。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疾病治疗健康管理转型精准健康管理成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实践方向。本课程是对健康、亚健康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评估、预测干预,从而促进和改善健康。对亚健康状态、潜在疾病状态、临界疾病状态、亚临床状态进行精准识别、预测和干预是促进和改善人群健康,预防及延缓疾病的发生。对常见慢性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患者实施精准健康评估及干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精准健康风险评估、精准健康干预及常见慢性疾病的精准管理三大模块的内容,在常见慢性疾病的精准管理模块中深入探讨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常见慢性病的精准干预策略。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护理专业学生能针对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人群均有一定健康评估能力,能对生命不同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监测、评估和干预、构建健康为中心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化的健康管理策略

       

      12.围生期保健学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于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见习课12学时

      《围生期保健学》是一门专注于围生期妇女健康的课程,涵盖从妊娠期到产褥期的全面保健知识与技能。课程以促进母婴健康为核心,围绕优生优育、孕产期营养、心理调适、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指导等内容展开,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学生将系统学习孕期母体营养需求变化,掌握为产妇制定合理饮食和运动计划的方法;深入剖析产后康复知识,如身体机能恢复和盆底肌修复;并从生理机制和临床实证角度,阐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实施技巧,包括早期皮肤接触、喂养技巧及哺乳期问题处理等,同时融入中医技术、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助力学生为母婴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学生将实践孕期营养与运动指导、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指导等操作,提升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围生期保健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现代产科护理理念与技术,为未来从事围生期保健工作、促进母婴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13.《公众自救互救技术》

      开课学期:6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1学分。总学时为18学时,其中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3学时,社会实践课13学时

      《公众自救互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为目的。学习《公众自救互救技术》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突发事件与个人安全防范知识;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晕厥、胸痛、骨折等急症的现场救护原则;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动物抓伤、咬伤、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置,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及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14.护理综合情景案例分析

      开课学期:第8学期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护理综合情景案例分析是护理学及助产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旨在通过整合复习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技能及社会人文知识,结合各类临床常见疾病的理论、治疗与护理要点,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涵盖健康评估、护理程序、护理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以及内外妇儿等专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护理实践。通过案例真实临床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课程注重强化职业精神,培养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深化人文关怀理念,在案例分析与实践中培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同理心与沟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巩固专业基础,有效训练临床护理思维,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素养能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桂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E_Mail:gyhulxy@glm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