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校训新释义及教风、学风的通知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陈志娟
  • 发布时间:2025-10-14

各二级党委,校直各单位、各部门:

进一步总结凝练学校文化精神,更好地诠释学校“弘德善医”校训内涵,充分发扬“勤劳博爱”优良校风,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格和精神风貌,学校启动了校训诠释和教风、学风的征集工作,经过公开征集、组织评选、征求意见等程序,并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将校训新释义及教风、学风予以公布并正式启用。

一、“弘德善医”校训新释义

1935年,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桂林医科大学的前身)诞生。首任校长——我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祖蔚博士,怀着满腔的家国情怀,在漓江之畔立下了“助人护人除病苦,为民保健任先锋”的办学初心和使命,并写入了由他原创的校歌歌词之中。2006年,学校确定以“弘德善医”为校训,并对校歌相应字词进行微改,进一步彰明了“弘德善医宗校训,勤劳博爱举校风”的办学理想和追求。

“弘德善医”之“弘”,有光大、广博之意。

“弘德善医”之“德”取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在于道德上的除垢自新、推己及人。

“弘德善医”之“善”“医”取自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和唐代韩愈《医说》中“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等相关典籍。“善”有擅长、善于之意,“医”指医术、医者及扶伤济世之医者天职。强调医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体现治病、救人、济世三位一体的道德理想。

“弘德善医”意指:光大、弘扬、秉承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并擅长救死扶伤、济世惠民的从医之道。

主要有三个层面内涵:

(一)以德为先,以仁为本。这是桂医人以德立人、以道立业的道德追求。彰显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以及“医为仁术、医者仁心”的为医之道。既要求广大教师师德高尚、以德立德、育人为本,也要求广大医护人员和桂医学子修养广博深厚的大仁大爱之心、坚守仁心仁术的为医之道。

(二)救死扶伤,济世惠民。这是桂医人办学办医、为学为医所追求的“大医”情怀。蕴含着桂医人“助人护人除病苦,为民保健任先锋”的初心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担当精神,以及医者“家国天下”的情怀。要求广大医护、师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本着所学所长努力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天职,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祖国和民族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和关键地方挺身而出,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三)精进不休,臻于至善。这是桂医人“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理想追求。体现着桂医人勤奋进取、精进不休、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要求广大桂医人办学办医、为人为学、从教从医,都应志存高远、日益精进,不断提升能力、提升水平,不断攀登医药科学技术和医学教育新高峰。

二、教风、学风

(一)教风:厚德乐教

释义:“厚德乐教”是桂医教师践行“弘德善医”校训精神的生动体现,植根于学校九十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育人传统,更是新时代医学教育者职业追求的核心凝练。

“厚德”为教之根本。“德”是医学教育的灵魂,既涵盖教师自身恪守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也包含对学生医德的启蒙与塑造,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乐教”为教之境界。“乐”源于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对医学传承的使命担当,体现教师对职业的热情与执着,追求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学风:笃学善思

释义:“笃学善思”是桂医学子呼应学校办学理念、锤炼专业本领的必然要求,贯穿于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后期实践的全成长周期,期望桂医学子不仅能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能养成独立思考与持续创新的能力,实现“德行与术业并重”,彰显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质。

“笃学”是治学之基。“笃”即坚定执着、脚踏实地,体现医学学习“抓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鲜明导向。

“善思”是成才之要。“思”即融会贯通、创新求索,是医学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关键。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内核。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开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学习宣传活动,深刻领会其在凝聚育人合力、规范师生行为上的内涵意义,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桂林医科大学

                       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