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九十周年学术活动】英国莱斯特大学Toru Suzuki 教授等讲座通知
  • 来源:基础医学院
  • 编辑:基础医学院
  • 发布时间:2025-10-15

讲座时间:20251017日(周五)上午10:0012:00

讲座地点:科学实验中心1楼报告厅


主题一: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the Gut Microbiome

主讲人:Toru Suzuki教授

内容简介: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Toru Suzuki 教授将深入介绍其团队在肠道微生物组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肠道微生物组是宿主-微生物共生关系的典范,广泛参与多项生理过程,例如胃肠道中的营养代谢。长期以来,我们已知红肉和鸡蛋等高胆固醇饮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临床上也广泛使用降胆固醇药物进行干预。Suzuki 教授的研究发现,一些胆固醇氧化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生成依赖于肠道菌群,并且这些代谢产物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该研究还揭示这一机制会因饮食结构(如素食与食肉饮食)、遗传背景、种族差异及地域因素而有所不同,从而使得肠道菌群成为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变量。此次讲座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科学进展,为我们理解微生物-代谢-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全新视角。

主讲人简介:

    Toru Suzuki 教授,国际著名的心血管医学专家,现任英国莱斯特大学心血管科学系心血管医学科教授与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特任教授;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和英国高等教育学院院士。铃木教授长期专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心瓣膜病、主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多组学分析、肠道菌群(肠-心轴)机制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已发表超过200篇学术论文,H-index为65,主持及参与的研究项目获得超过1000万英镑的国际资助。其实验室是英国代谢表型联盟(MAPUK)以及国家表型中心在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支撑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孪生、生物信息整合与精准医学的发展。


主题二:创新生物标志物的转化实践

主讲人:詹红教授

内容简介:

  本讲座将聚焦于生物标志物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通过实际案例探讨科研成果如何真正走向临床、服务健康。当前,我国与国际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 25%-30%,而我国仅约为 5%。造成转化率低的因素多方面交织,包括:临床问题提出者科研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脱离临床需求、中试放大失败率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等。转化医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真正搭建起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讲座将以自主研发的“吾心谱”项目为案例,系统展示从疾病机制研究、技术平台开发,到产品落地与注册备案的全过程,详细解析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具有临床价值的心血管诊断产品。面向未来,推动生物医药成果的高质量转化,不仅需要加强跨学科协同、提升中试能力与产业化效率,更应主动拓展国际合作,接轨全球标准与监管体系,以开放、协作的姿态迎接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医疗健康新时代。

主讲人简介:

詹红教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陕西省友谊医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后赴日本留学,获日本国立金泽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生命科学专攻药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病院心脏中心和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所等世界顶级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从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近20年。2017年回国,特聘为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术战略部总监、市场部总监及心血管领域专家,并任上海交通大学-透景生命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站长兼指导老师,2018 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主题三:人脑类器官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

主讲人:蒙庆团教授

内容简介:

3D人脑类器官是由人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形成的三维细胞模型,其具备人类的遗传背景且高度模拟人脑关键特征和生理功能,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新兴发展的研究工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等领域。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蒙庆团教授将介绍其团队利用3D人脑类器官与多组学整合分析在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并对目前脑类器官模型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主讲人简介:


蒙庆团教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疾病多组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科技创新(荷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3D人脑类器官及多组学数据解析精神疾病和神经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flammation、 Brain Behavior Immunity、BMC Medicine、Translational Psychiatry、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等杂志审稿人。

欢迎广大师生到场交流学习!


                                           科技处

              基础医学院

              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