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来源: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9-15 15:53:21 编辑:蒋莉萍

在桂林医科大学庆祝第41个教师节

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基础医学院  蒋莉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桂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的蒋莉萍,今天很荣幸代表团队,分享我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育人故事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师者初心育医才 以团队之力践教魂》在我们的故事中,没有惊天动地壮举,有的是“传道授业”的坚守,对“弘德善医”校训的传承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爱国”。它既是心怀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更是扎根沃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如何将这份深厚的爱国情怀,真正融入立德树人的日常实践?我们始终思考,也以行动不断作答。为了让价值塑造真正融入专业课堂,我们深入挖掘我国寄生虫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和重大成果,结合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方针,系统构建了“一课一思政”的教学实施方案。课堂上,我们透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读懂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领悟了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医者的仁心与大爱。经过不断打磨,《人体寄生虫学》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两门课程先后获评广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也两次荣获“广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称号。

“因材施教、守正创新”是教育家精神在育人实践中的真切映照。针对学生提出的“寄生虫学知识点分散,不易建立系统逻辑”的学习困境,团队精准回应,以数字化为抓手,打出一套“教学改革组合拳”。自建SPOC课程,拆解核心知识点249个,系统梳理“形态学-检验技术-临床诊疗”之间的逻辑脉络,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撑。研发“输入性疟疾防治虚拟仿真实验”,创设融合专业知识与公卫素养的临床实训场景,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应用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我们创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 “输入性疟疾防治虚拟仿真实验”均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此外,我们还注重以赛促学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形态学、科普演讲、创意绘图等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6项。这些成绩,不仅是教学成效的体现,更是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最温暖的见证。

教育家精神也鲜明体现在“勤学笃行、以研促教”的专业追求中。近5年,团队聚焦区内外高发寄生虫病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成功明确了桂林华支睾吸虫的疫源地,为地方防控提供支撑。在科研过程中,老师们以笃实的身教,传递勤学之风。例如,曹得萍老师带领研究生开展包虫病诊断研究时,始终坚持早到晚退、全心投入,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实验室劳模”。她常说:“我们做科研,不光是为了发文章,更是为了帮助患者实现早期诊断、减轻病痛。”这番话,也道出了团队共同的心声。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持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近5年累计指导学生科研项目14项,真正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教育为民、服务社会”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延伸。十余年来,团队带领学生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和中小学校园,开展卫生宣教工作:为村民讲解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为孩子们编写朗朗上口的“健康口诀”。累计开展宣教活动4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5千余份,服务群众超过5万人次。一名学生感慨道:“在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才真切体会到‘弘德善医’不只是写在墙上的校训,更是把专业知识变成守护健康的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教学中传薪火,在科研中担当,在服务中践初心,为培养更多“弘德善医”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最后,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谢谢大家!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

 版权所有©桂林医科大学